列夫 托尔斯泰在小说《安娜 卡列尼娜》的开头写道:“幸福的家庭一个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人们对“幸福”的评价标准大概率是一致的﹣﹣无非是物质上有保障,精神上很富裕。精神上的富裕往往包含有自我价值实现这一内容。假如人生单单成就自我,物质上一贫如洗,家人困苦不堪,这样的人生跟“幸福”就很难挂上钩。换言之,自我成就了,人生未必幸福。成就自我不过是幸福人生的众多构件之一。自我价值成就了,牺牲或无视其他构件,人生的幸福大厦就成了空中楼阁。自我价值部分成就或没能成就,而其他构件尚能成就,人生的幸福大厦照样能矗立。
考古学家樊锦诗说:“有人问我,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觉得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心灵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这是她的有着私人化倾向的幸福观,并不适用于大众。倘若人的幸福“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人的本性”是什么?是善?是恶?遵从恶的本性,就会无所不为。那些自私自利之徒,就可以大逞其私欲了,谓之“成就自我”、“追求幸福”。至于说“真正的幸福,就是在心灵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请问:什么是“心灵召唤”?“召唤”什么内容?倘没有理性、客观的思维提供辅弼,单凭主观臆想,会成就怎样的“自我”?
樊先生是有不错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首先有充足的物质的保障,其次有从事考古的志趣和人脉。
是“在心灵召唤”下,坚守理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她的人生的幸福大厦就高高耸立起来了。
但是,同样志在考古的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就不能如此“任性”了——你的人生的幸福大厦的基础建设工程有没有完工?钢筋、水泥够吗?你爸爸妈妈的身体好吗?他们今后的生活你能予以多大的支持力度?还有,你对考古的兴趣是不是单来自《盗墓笔记》这一类读物?你见过几件古玩?看到过几张古画?知道不知道田野考古有多艰辛?……
她同样要认真考虑自己这幢人生的幸福大厦的众多别的构件。这些构件不能成就,即便她成就了自我,人生的幸福大厦也难以矗立。
只有脚踏实地,既能考虑社会、家庭的需要,同时兼顾“心灵召唤”,人生的幸福大厦才能拔地而起。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出生富贵之家,衣食无忧,醉心哲学研究,算得上是“在心灵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的范本。但他从不忘记“在地面步行”,非常认真地学习金融投资和理财。到他去世,从父母那里承袭来的财产数额增加了许多。幸福大厦的基座就是实实在在的物质。试想,叔本华在从事金融投资时,会不会认同樊锦诗的幸福观呢?
海棠花绽放出艳丽欲滴的花朵,不是因为有着屈曲多姿的枝桠,而是有着深深植入大地的根系;人生的幸福大厦闪烁金黄的光泽迎风矗立,不是因为外墙玻璃昂贵明亮,而是因为其各个构件协同工作,基础牢固坚如磐石。只要人生的幸福大厦巍然耸立于蓝天之下,自我就有可能随之成就。依照“人的本性”,“在心灵召唤下”,自我即便成就了,人生也未必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