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谁?我手旁正好有一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略微一翻,便发现这白纸黑字披盔戴甲,像传统的风车,正在发起一场堂吉诃德式的冲锋。所以它是战士?有些不像,这句子明明杰出得像个诗人,这书是诗人?也不对,也有可能是某国的王子,为了思想与自由正向着威严的父王发起叛逆。
看来一本书远远不够解决“书是谁”这个哲学性的问题,那不如多读两本,床头还有两本《全球通史》,橱柜里还有一本《复活》,桌上还有一本《围城》,但越看,我越是对“书是谁”这个问题感到迷茫,它们基本没有内容上的共同点,我无法下准确的定义,所以,我打算直接宣布,书是开阔了视野的人为视野有所局限的人献上的祝福。
实在令人惊讶,不论一本书中的语言是多么辛辣,多么讽刺,但我总觉得话语中充满了祝福,它们无一不将一个全新的世界捧在手上,跟太阳似的,散发出无穷光芒,然后来到无知的我身边,一股脑全塞进我的怀中,我受到了莫大的冲击,像发现了新大陆的船长一样,急于从这个世界里挑选出于我有利的事物。我深知自己在未来的某天会用到这些事物,然后血脉偾张地喊道:“我思我想有如泉涌,我思我想有如泉涌。”这祝福的功效却远不止于此。其实,我并不认为“书呆子”是由于读书太多造成的,而是没有读好书和读书不思考造成的,想起《巴黎圣母院》中的主人公,便是一极富魅力的角色,可他分明是虚构的,叫你看不见,摸不着。但他依然是心灵的演奏家,在你心中的海洋里掀起海浪,发出强烈的共鸣。那么,这本书就应该会塑造出一个内心温柔,善良真诚的人,而绝不是一个一味死读死咬,而无法拿捏其意味的人。我时常被书中的祝福所打动,所以我也希望这祝福的光芒照耀在更多人的身上,可惜这祝福并不会披上人畜无害的皮囊,人们看着扉页与引言,总会被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不幸阴影所笼罩,便觉得一本书中总有不良的阴谋,总有一些没有说出来但被禁止的事情,所以疲于读书,畏于读书,这实在惋惜,因为作者笔下的祝福只会兼顾那些主动寻求知识与救赎的人,而对于那些躲在阴影中的人,它则会感到无能为力。人们应该迈开脚步,主动寻求自己的救赎,扉页与引言不免隐藏着作者不愿直抒胸臆的东西,一本好书,它的作者与它都知道空有白纸黑字是不能将读者引入乐园,所以它希望自己的读者要勤快一点,能够自己在沙滩上拾到点什么,在心中的海里钓起点什么,若读一本好书,便空等着祝福降临在自己头上,那便太任性与可恶了。
一本好书是一首祝福的歌,它一定是教会一位爱好思考的读者什么东西,或是一条他能在做文章时用得上的句子,或是一条他行事可遵从的准则。书的质量可成基底,那好书的数量则是向上的树躯。一本好书终究是有限的,《悲惨世界》只会让我感到文字的辛辣与世界的不幸,但亚里士多德的乐观又提醒着我,这颗蔚蓝色的星球是多么让人心旷神怡。不同学派间常起摩擦,好书是好文章的栽伴,它们又成了作者与作者间的武器与攻击目标,但他们想不到的是,站在书本后的我可以将他们的思想都暴露在面前,不错,这个人说得有些道理,与我的思想契合,我欣赏,但又有一部分从历史角度上看站不住;那个人说得不够准确,他的主观情感过于强烈,但这种抒情的方式值得一学。书的数量让我的储存空间充盈,我只需像实验室里的化学家一样,从充足的材料中萃取精华,好书的数量在其中十分重要。
“读好书,多读书”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但世上并不是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充满祝福,祝福并不主动,对知识与美的渴望才能助我们走出现实中的黑暗,在精神上获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