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野道夫在《在漫长的旅途》中有言:“不同的人,即使站在同一个地方,看到的风景也有所不同。”的确,有人认为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也有人认为乡村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你是独囿成就的“城市打拼者”,还是追求家园的“乡村守望者”呢?
以我之言,我愿这样回答:城市诚可贵,乡村价亦高。
不可否认,城市的确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林立的高楼大厦体现了人类恢宏的想象力,亦是人类重塑自然的能力,也是年轻人追求打拼绘制生命蓝图的理想国。可是,“大自然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却无法满足我们的贪婪,城市拔地而起的代价是自然土地的缺失。与此同时,城市中虽说充满机遇,却也有适者生存的激烈竞争,更有上紧了发条的高速运转。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乡村亦不失为另一种选择。失去了乡村,文明也就失去了源头,剪掉了羽翼。在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勾勒出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邻里和睦互助的宁静画面。乡村里有时光慢下来的温情,有人性关怀的光环,亦有回归自然的本真,是城市打拼者理想中压力释放的寄情之所,让人难以抗拒地对之拥有特殊的感情。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文化自信的体现。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许多乡村以其独树一帜的自然风貌,独一无二的传统风俗人情吸引着无数大学生回乡创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如此看来,乡村的发展势头并不落后于城市建设,更体现了文化自信对乡村的推进作用。城乡之争,说到底还是心理与前景的争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追求广大舞台的心理无可厚非,但在阅览世态千姿的同时,也不妨在乡村构建属于内心一方天地的精神家园,画意诗情。
乡村亦是对精神家园的召唤与重塑。李子柒的走红很值得玩味,她的视频中没有旁白解说与花絮加持,却穿越国界征服了无数不懂中文的网友的心,缘何?就在于那是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乡村生活,是人们眼中一去不复返的曾经,如今以这样的方式重新归来怎能不引发城市打拼者的情感共鸣?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架构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呢?我想,我们应当要在追求城市的同时,保有对乡村的热情,在那田间阡陌上,任微风涤荡疲惫的身心,获得精神的解脱。
时雪洗去尘垢,惠风拂去阴翳,沐浴和煦阳光,聆听万物呼吸,如今的乡村,火候已足,只待盛情接待四方的游子,惊艳无数城市中的打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