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入文明以来,每个阶层的人都有梦想。有人梦想长生不老,让道士炼丹做药,哪怕有毒吃死,后人依旧接续造梦。对这种不切实际的梦想,老子早就给出答案:“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不离失本分的人才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存。我认为,真正长寿应是精神不朽。因此,不忘本分,做好该做的事才是智者。
对自己的认同,来自于责任的渴望。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汉高祖弥留时,吕后问:萧何死后汉家谁可做相?高租答:曹参。惠帝问病重的萧何:萧何回答:曹参。曹参得知萧何死讯后主动去京城,认为自己可当丞相,果然被惠帝诏作丞相。曹参自知,不仅来自于对自己实力的认同,更是来自对家国的责任。霍金患渐冻症,被医生判定活不过三年。可他坚忍不拔,顽强活过70岁,一举成为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因为他拥有为科学而担当的情怀,力量源自于“自胜”的渴望。因此,知人先知己,胜人先自胜,才能堪当大任。因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通过内因改变才能起作用。
知道满足而富有,努力践行需有志。老子说: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人的欲望无穷无尽,没办法满足。无论高官厚禄,还是金玉满堂,永无休止。因而,无忧无虑才能无烦恼,精神上的富足总能满足。刘禹锡被贬荒凉之地时,写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体现他安贫乐道的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修身养性,自得其乐,何俱“简陋”哉?特级战斗英雄张国福,隐瞒功名40年,做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不向国家邀功请赏。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老英雄活着为国建功立业,死后精神长存,为后世树立光辉榜样。
道需要用德来修养,才能恒久长存。老子说: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死是肉体上的消亡,而其精神灵魂永存。苏东坡虽去世千年,但他留下的艺术品永存;毛泽东去世46周年,他精神遗产不朽。不管是文学艺术家,还是科学家科学工作者,抑或普通劳动者,首先要清楚的是:人为什么而活着,其次才是人应该怎样活着。清楚大是大非问题,才能为了追求理想而奋斗。去年在边境牺牲的4名英烈,为保卫祖国英勇牺牲,他们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因他们为国为民而献身。
英雄的生命长度几十载,但重量堪比泰山,深度堪比马里亚纳海沟。时代青年有志于道,修身养性,既要安贫乐“道”,又要勇于奉献,此身虽卑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