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稷下学官的诸子于辩尽后握手言别时,他们不会想到,在大陆另一端的爱琴海滨,一群城邦的勇士们也正放下武器,伸手紧握。当神州大地宦游诗人提笔写下“青山一道同风雨”,他们也无法知道,千年后在异国他邦有人会吟出“山和山不相遇,人与人要相逢”。然而,今天站在历史十字路口的我们,必须明白,文明或有区隔,人性却总在我们“握手”时,闪烁着别无二致的耀眼光辉!
巴别塔这个通天的奇迹,或许已经倒下许多年,但它从未离去。它在这个人类文明的洪涛中静待多时,只等迎来当下这个全球联系空前密切的时代里,冀能在人类的“握手”中,赢得一次伟大重筑。
“不同”而“合”,这可能吗?或许历史已然见证了人类太多的撕裂,或许文明早已不再相信这世间还有共同的价值,或许人类已然将巴别塔的倒塌归因为上天给予了大家不同的语言。面对差异,我们显得格外“大度”,把无法对话当作常态,把人心隔膜当作理所应当。可如果人与人真的永远有一段距离,那为什么又会有那一次次握手铸所就的奇迹?即使在巴别塔倒下的年代里,我们也曾拥有过亚历山大图书馆,君士坦丁堡与阿拉伯智慧宫,也曾拥有过的丝路的驼铃与七下西洋的帆影。可见历史已然让我们以“合”为常态了。
而所谓的“不同”“分裂”“对峙”,其实恰恰来自人类“相同”的弱点——恐惧未知而囿于己见,贪于物欲而泯灭本心。因为这些弱点,我们拒绝握手,因为拒绝握手,我们见到了历史的车辙里,无数信仰不同的人被投入燃烧的火堆,见到了无数赞颂博爱的人却践行着顽固与卑劣,见到了枪炮与钢铁折断一个大陆的历史进程——西班牙人为乌有的黄金城,烧毁了拉丁美洲一座座真的城池。无知与贪婪而引发的傲慢与偏见似乎已经刻入骨髓,让我们忘记我们还共有“人类”这个动听的名字。
所以,请千万别忘了,分离一定是过程性的,而握手言“合”,必然是终极结果。人既因共同的恶而趋向分离,也必因共同的善而能走向紧密。今天,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新的财富生产模式,肆虐的疫情没有阻断我们握手,而是让我们互相援助,奏出团结的乐章,气候的恶化没有阻断我们握手,而是凝聚起各方共识,勾勒新的蓝图。这难道不是绝佳的新证吗?
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今天,重筑巴别塔,紧握共同的善意,绽放不同的精彩,正是最佳时机。最终我们会发现,其实彼此,都是一样渴望着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