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朵小红花,开在你昨天新长的枝桠,奖励你有勇气,主动来和我说话……”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语文书末页的“小红花”贴纸越集越多。“送你一朵小红花”成为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奖励方式。这是孩子们眼中最棒的奖励,也是我对他们最好的欣赏。
魏书生曾在他的书中谈到:“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一定是幸运女神的眷顾,如此美妙神圣的光环降临在我的身上,于是在去年八月美好的夏天,一位懵懵懂懂的老师成功加入教师的大家庭,成为了一名一年级的班主任。
初为人师,不免慌张。于是,我告诉自己:我必须对这群一年级的“小兔崽子们”很凶很凶。刚开始,我也是这么做的。教学上,我对孩子们的书写抓得很紧,因为我知道一手好字对他们来说重太要了,打好基础非常必要。写不好的孩子免不了被我一顿“臭骂”,打回擦掉重写。因此,大部分人书写都能做到端正美观。但是,只有小耿同学的字,一如既往地“美观”,写字从来不按笔顺书写,课上也不会认真听讲。写字写不好就重写罚抄,课上不认真听就罚站,找本人和家长进行谈话,但是这些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作业仍旧是“一塌糊涂”,让我很是头疼。
就在我和数学老师几乎快“放弃”的时候,他突然来了个很大的转变:字开始认真写了,作业也完成得很及时,课上开始认真听了,时不时举起他愿意回答问题的小手,让我们都感觉有点惊慌失措、措手不及。在想:到底是什么让他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自己也开始反思之前教的育行为:是我之前一直批评他?让他无所谓了,厌学了……是啊,刚开始的自己,过于急于求成,在大部分人都能做好的情况下,认为他也可以做到,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出现问题,一味地批评、指责,让我和他都身心疲惫,慢慢地失去耐心。
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应该回归教育规律,尊重个体差异性,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他的花期,此时的我才明白“静待花开”的含义。在之后的教育教学中,我时刻关注着他的改变,只要字一写好、课上一举手发言,我就在班里大肆表扬,向家长反映,进行肯定。慢慢地作业从“良”到“优”再到“优星”,考试小练习也从原来的几十分到九十多分,书上的“小红花”贴纸也越集越多,当那一句“棒棒,你真棒,送你一朵小红花!”是为小耿同学响起的时候,我知道,他在改变,我也在改变……
“假如我是学生?”把这句话时刻问问我们自己。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更应该感同身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换位思考,将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去教育、去理解和尊重,给予他们爱和尊严,真正让他们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成为学习的第一执行者。我想,当我拿着这颗赤诚之心去对待学生时,他们也一定会真心地对待我,喜欢我,尊重我。当孩子们每天盼着上语文课,当他们听课时眼里满是星星,这样的教育又如何不高效?
学习讲的是循序渐进,教育讲的是肯定和鼓励。在班级里,我一直采用“小红花”贴纸集章的奖励措施。学生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吃饭时做到安静且不浪费粮食,书写端正美观,课上积极思考举手发言,早读认真且大声朗读……我都会在班里进行表扬,发给他们小红花贴纸,集满十个就可以获得王老师的专属印章,然后抽奖一次。孩子们积极性越来越高,班里的学习氛围也越来越好。
那一声声 “棒棒,你真棒,送你一朵小红花!”不仅是对孩子们的鼓励与赞赏,更是对孩子们保持好习惯、传递好行为、继续加油向上的希冀。
作为年轻教师,我们时常听老教师说:对学生要凶一点,不然管不住班级。所以,我们的语言经常是“你怎么作业又不写”“你的字怎么那么丑”“你怎么又不认真听课,不想学了是不是”。因此,我们常常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少了一份理解与尊重,一份鼓励与欣赏。严厉没有错,但是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利用好温柔、欣赏的力量,同样也可以使教学效果显著。把我们的语言换成 “前几天你的字写得很棒,为什么今天没有做到呢”“你一天比一天进步了”……出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给学生一份理解与尊重,多一份鼓励与赞赏,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给予他们信任,做一位眼里有光、心中有爱,严慈并济,温柔且有力量的老师。
与孩子们之间的故事每天都在不断的发生着,点点滴滴,满是回忆,从中我也在不断成熟、成长起来。作为低年段的老师,我也在不断探索着,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我想借助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以此勉励自己——“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会怀揣初心,以童心理解学生;用爱心温暖学生;用耐心期待学生;用公心赢得学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以“心”迎新,以“心”交“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花期,时光不语,静待花开,和他们一起携手同行,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