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为人们投下荫凉,是无私的身影;花儿为春天而芬芳,是动人的身影;露珠滑落叶片,是可爱的身影。在我心中,还有一个身影是无比美丽的,那就是钱学森回国时的身影。
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那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人民生活还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一群有学识的年轻人,想到外国去学习更加深奥的知识,回国后为祖国做出贡献。就是这样的决心,使钱学森前往美国留学。在留学期间,钱学森刻苦学习,挑灯夜战,一遇到不懂的知识就去问冯·卡门。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钱学森成为了冯·卡门得意的学生和得力的帮手,让那些看不起中国的人刮目相看。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钱学森虽然没有看到全国人民热烈欢呼,但他心系祖国。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和几个留学生一起欢度传统节日。这一下,使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更加坚定了。美国的一位将领在得知钱学森要回国时,感到十分惋惜。在重重困难下,钱学森也没有动摇回国的决心。终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1955年10月1 日,在广袤无垠的太平洋上,行驶着一艘巨轮,船的甲板上站着一个身影,那就是钱学森,他坚定地看着前方,因为那是他心心念念的祖国。太平洋的水纵然有多么的深,也没有他对祖国的爱深。
那是新中国的身影,那是伟大而美丽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