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中倾国倾城的人物大抵也如此。被乱世辜负,又被乱世成全。眉目清淡的她,一枝素笔将人情冷暖娓娓道来。她是那挺立枝头的孤梅,是深秋苦雨里的残荷。渗露出无声的泪痕。
她,是张爱玲。
七岁便能属文的她,内心无疑是敏感的。多少年后,她依旧记得对着父亲撒娇的母亲。可紧接而来的父母离异,娶进门来的残忍毒辣的继母,皆在她心中埋下爱的毒瘤和无情的空白。
悲惨如她,但她传奇的一生,才刚拉开序幕。
1942年,张爱玲从香港毕业回到上海,凭借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引起广泛关注,又凭借《倾城之恋》一炮而红,接着的《金锁记》更使她成为文坛新星。
回国前不久,上海正经历着“孤岛”时期,“孤岛”沦陷时,大批作家离开,为她的成功创造了契机。
因此,她才说:“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那两年她出尽了风头吧。
骄傲如她,才情如她。
不知当时的她,又成了多少人心中的倾城之恋。
胡兰成大概便是一个。
有时遇见本身便是一个错误。遇见他,便是她悲剧的开端。
小说《封锁》使得二人相知相恋。她仰慕他的才情,倾倒于他的忠心。那段时光她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还要在尘埃里开出花来。最后,她顶着外界的舆论嫁给了比她大十五岁的汉奸胡兰成。婚后不久,兵荒马乱的时局使得二人相隔。她本以为他不会动摇,可谁知命运有多么荒唐可笑——他出轨了。当她寻到他那时,只得到一封绝情信:“我已经不再爱你了......”
上海的大雨,乱世的喧嚣最终冲淡了他们的倾城之恋。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
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通透如她,洒脱如她。
她终于结束了这段支离破碎的感情。
看淡了一切的她,于1955年赴美定居。1956年8月与赖雅相识,半年后结婚。只是赖雅的女儿,都与她一般大小。
1967年,赖雅去世。
轰烈如她,每一个选择都令人措不及防。
那个年代容不下个人主义者,却总有地方容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只是渴求平定的她又失败了。
1972年,张爱玲移居洛杉矶,开始幽居。
她谢了,萎了,闭上自己的心房,与世隔绝了。将自己锁在孤独的枷里,优雅孤独地老去。
1995年,她谢入了尘埃,终年75岁。
七十五载光阴,皆酿成孤独的酒。
她知道,人生只是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就是那般传奇的一个女子,悲惨凄美,绝艳孤傲。如她笔下的白流苏,葛薇龙,曹七巧......几乎都带着一双审视世界悲凉的眼。
在民国兵荒马乱,颠沛流离的年代里。她带着绝代风华骄傲地爱过,壮阔过。从一朵挺立枝头的梅花变成一朵烧红的梅花烙,在你心里烙下深沉的痕迹。为她从心底疼过,忍不住惋惜。还依旧不肯放弃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