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为人,天地为盘,星辰为棋,已下了不知几局。——题记
曾几何时,屈原曾为解心中的困惑,向天发出了《天问》,那一百七十三问,使天地都为之一震。古往今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天空激起了人们无尽的幻想,而人类也从未放弃对天空的探索……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日曾经照古人。遥望天空,必少不了月亮,也正因如此,月成了佳人的寄托,文人的绝笔,千百年来,一直是我们的情感依靠。
月是孤独寂寞的。“一壶浊酒醉天星,邀明月却无人应“一语终了,谪仙的孤独展现得淋漓尽致;官场失意,仕途迷茫,小人排挤,年近半百的他又能做什么呢?罢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将月化作酒友,饮他个三百杯,倒也可以缓解心中惆怅。
月是愁的。一位落榜才子孤寂归乡,途经姑苏,触景生情,才有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念及此处,总有一股愁思顺着千里婵娟跨越历史长河回荡无穷。
遥远的星空激起人们太多遐想,从古时嫦娥奔月,至明时万户“飞天”,到人类遨游太空,再到中国空间站傲视群星……殊不知,在这成绩的背后,有多少人的努力,多少次悲痛的损失,人们再也经不起“2·15”事件了。一次次的困难为磨砺,一次次的成功便是破茧成蝶的喜悦。若问万户为何要去下令点火,或许是中国人生来便有的执念吧!
“东亚病夫”,这是中国多么耻辱的称号啊!从最开始的禁止进入国际空间站,到技术打压封锁再到冷战以及与苏联交恶,中国航天是何等艰辛啊。今朝,天眼望向宇宙,天宫遨游太空……敦煌的壁画仿佛注定了中国航天的不屈与必然。面对天疆的呼唤,中国必将“手握日月摘星辰”,再一次屹立于世界之巅
回望今朝,一位老人同样遥望星空,与之不同的是,夜空中有一束微芒回应着他,回应着神州大地,回应着新中国。
屈原与南仁东老先生,一场跨越了数千年的星空对望,正是他们才使无数人投身夜空,共同遥望。
少年回眸眺星辰,俯瞰神州扣天问。华辈何惧苍穹顾?敢担重任振玉魂。上一代人已远去,这一代会随着星空越走越远。
愿以弈星之笔墨,夜空之画卷,谱写青春之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