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
——题记
“西北大饥荒持续了3年,成千上万的人民因没有粮食被活活饿死,存活下来的农民,却也不是幸运的,个个行尸走肉,生不如死。农民不再对生活充满希望,直到那个为“老百姓而战”的红色军队出现......”
听着老式收音机里的广播,我被时空机拉到1928年春天......
我怔怔地望着这灰色世界——直到我看到了一个人。他用流利的中文告诉我,他叫埃德加·斯诺,来自美国。跟随着他的脚步,我走进了那段风起云涌的时代......
一瞬间,眼前浮现出一个个满腔热血的灵魂和那英勇卓绝的身姿。我看到了那个时代所谓的“赤匪”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诸多红军战士、农民、工人尽在眼前。我旁听斯诺与各位红军领袖的采访对话,感受毛主席的满腹诗书,体味周总理的博学内敛,还有运筹帷幄的朱德将军、平易近人的彭司令。他们有着不同的外貌,不同的性格,却怀着同样热忱的赤子之心,有着同样伟大的抱负--打倒帝国主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句话支撑着无数同样心怀祖国、人民的中华儿女,使他们就算在那压迫的环境下仍然挺直了脊梁骨,笔直前行,秉持着他们内心的初衷,去实现抱负。
斯诺转头看了看我,开口道:“这样的人,怎能被称为'赤匪’呢?"我也觉得如此。
这画面似乎有了点儿颜色,因为我看见了他们刻进骨子里的那抹中国红。
时空机又发出声响,镜头在不断切换,这一次好像又是不同的场景。耳边是风在呐喊,眼前浮现出了一座桥。斯诺告诉我,那是泸定桥。桥上只有寥寥几连铁索,桥身被北风笼罩,像欲翻的船只向红军叫嚣;狂风肆意拍打着战士们的胸膛。大地无光照,暗黑的夜里唯有战士心中点燃的熊熊火把在散发星星之火光。那仿佛是一团永不淋灭的熊熊烈焰。
战士们无惧万丈悬崖,透过那一双双眼睛,我看见了数不清的坚韧,道不尽的情怀。我想伸手,帮帮他们,可我无能为力。那桥上的铁索的另一头,仿佛牵动着我的心,不断震颤着。
跟随着红军的足迹,走过雪地、草地,那一个个脚印,深刻而清晰。我对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似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外界是否明暗都永远阻挡不了向往光明的战士,只要他们心中怀有国家和人民,泥泞坎坷又算得了什么?
斯诺说:“你们中国人不都喜欢红色?看那些红军战士们,我觉得他们才是真正伟岸的大丈夫,是中国最鲜亮的红色。”我目光一一扫过那些清晰的脚步,愈发觉得那嵌入雪地里的足迹染上了鲜红。
时空机再次旋转,镜头又转回硝烟弥漫的战场。这一次,不再是一片灰色世界,而是充满了五彩。我被这一切都所震撼,久久不能平复。
身旁的斯诺递给我一本书,叫作《红星照耀中国》,他说:“你们中国人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整个世界!”
渐渐地,身边的一切都化为虚影,作一缕轻烟,飘进了这本书中。
嘟嘟嘟,我回到了家中,新闻联播里传来习总书记的声音:“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如今,国家强盛,繁荣正茂,却不曾想过,这盛世的背后是鲜血的浇灌,革命前锋勇敢无畏,抛头颅,撒热血,换来了这美好的华夏。
梁启超先生曾言:少年之奋斗,中国之崛起。我们也应不甘落寞,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以青青之名,书写热爱,以心中红星,献礼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