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回乡偶书改写作文六年级
秋天,已经不知不觉来到人间。天地间一片金黄,秋风习习,大雁南去,落叶纷飞,农民们又开始在田间忙碌。坐在窗前的大诗人贺知章,看着这天地间骤然的转变,回乡的想法在心中变得愈加清晰。
次日清晨,贺知章提着行李上了马车,踏上了返乡之路。眼看着路途的景色逐渐熟悉,他的心头思绪万千:少小离家,了无牵挂,如今才回,鬓发已白啊,不知道家乡的一切是否都还好呢……
不知不觉,一棵大树映入贺知章的眼帘。这棵大树茂盛无比,看着有些年头了。这莫不是我和老友儿时在这里种下的那棵树?往事一幕幕在他的脑海中浮现。这时,耳畔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仔细一瞧,原来是一群孩子在树下玩耍呢!
下了马车,渐渐走近,孩子们见到双鬓斑白的贺知章都非常好奇,一下子簇拥到他的身旁。“爷爷,您是谁呀?”“从哪里来的?”“怎么没有见过您呢?”……你一言我一语,听得贺知章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我是贺知章,这里呀,是我的故乡,我在外地很多年,今天回来了。”他捋捋胡须,亲切地说道。“好呀好呀,贺爷爷,听您这口音,就知道您是这里的人了。”说着,孩子们又各自欢笑着,玩开去了。“对了,你们认识赵三弟吗?”“那是我爷爷呀!”“好啊,好啊,我们可是老朋友了。你能否带我去找他呢?”“当然可以了,跟我来吧!”
贺知章笑着与孩子们道别,在赵三弟孙子的带领下,来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友的家中。
在老友的家中,他们高声畅谈,纵饮美酒,伴着落日的余晖,他们回首往事,感慨时光……
夜深了,贺知章回到自己的住处,望着窗外的夜色,回想着多年以来的种种生活,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篇二:回乡偶书改写作文六年级
一天黄昏,贺知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那每日每夜都魂牵梦绕的家乡,兴奋的他就像一个孩童。
耄耋之年的贺子章,在半年前,得到了皇上的批准,辞退了官职,脱下了官服,终于回到了那个在梦里想了不计其数的家乡,当这次是真的回家了,就别提多高兴了,简直就像回到了童年一样。
贺知章悠闲地躺在弟弟家里喝茶,往事如烟,缭绕心头。他想起了自己年少时刻苦学习,考上了状元,最后当上大官的情景,感慨万千。
一眨眼,现在已经56年了,当年的热情也没有了,一照镜子,贺知章发现自己的两鬓都白了。
他走出院子,来到村口,一眼中就看见了童年时的小柳树,现在已经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他想到了自己曾经写的一首诗《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他拍了拍那棵柳树的树干:“老朋友,你还年轻,而我的头发已经变白了,胡子也都变白了。”
再往前走,看见了一群孩子正在玩耍,他想起了儿时和一些好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情景。看着看着,他老泪纵横,不禁感叹:“儿时玩伴皆何在?青苔早已入石墙!”
那些孩子发现了贺知章,看见贺章举止不凡,精神抖擞,在来回走着,还以为他是从外地来的人,迷路了呢,便把他围拢起来。“老爷爷,你是何方人士,迷路否?”贺知章一愣,然后说:“孩子啊,我就是越州永兴人啊,这就是我的家乡啊!”听他说话,孩子们相信了,因为他家乡的口音还没有变。
突然,有个孩子说:“我听我爷爷说过,京城有个大官,就是我们这里的人,他叫贺子章,是不是您啊?”贺子章点点头。“原来是您呢!”孩子们高兴地跳起来。
这时候,贺知章拿起了毛笔,在一面墙,写下了《回乡偶书》这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篇三:回乡偶书改写作文六年级
正值一年秋分,风轻轻地吹,吹散了满树的桂花香。香气乘着风吹拂着万物,吹醒了此时正在马车内小憩的诗人贺知章。他半眯着眼,透着车窗,看着外面——那路,那树,那房屋……越发熟悉了。
回首,刚离家时,他不过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意气风发,而如今岁月已悄然溜走,再归家时,便已是八十岁的老头,双鬓斑白,皱纹清晰可见。不过,好在离家多年,一口乡音却从未改变。
“快看,快看!村头来了辆马车!”“这是哪里来的呀?”……贺知章的耳畔传来阵阵童声,十分稚嫩。是熟悉的乡音啊!贺知章从车窗里探出头来:不远处,一群儿童正向马车奔来,手中还提着家母嘱咐要送给邻家的鸡蛋,却还是被渐行渐近的马车吸引了过来。
马车缓缓停下,贺知章起身,扶着车门,轻轻地下了马车,四处张望,一切都变了,一切似乎都没变。
“爷爷,爷爷,你是谁呀?”“对呀,怎么没在村里见过你?”贺知章看着围在身旁的儿童们,和自己幼时一般,天真而烂漫。贺知章捋了捋散落的些许白发,开口道:“我是贺知章,这里是我的故乡啊……”儿童们听到似乎对这个消息半信半疑:“听贺爷爷的口音,好像是本地人呢!”“是啊。”是啊,时光飞逝,自己已不再年轻,是“贺爷爷”咯!
“对了,你们可知我的兄弟贺老三家住哪里呀?”不知兄弟如何,多年不见,很是想念啊。
“知道知道!贺爷爷,我们带你去。”
在儿童们的带领下,贺知章走在村路上,路两旁房屋尚在,只是陈旧了许多。儿时的两排小树如今已是参天大树,只是不知,房子里的是否还是那些人……
“老三!”兄弟见面,分外激动。两人相谈甚欢,举杯畅饮,往事一幕幕在话语中重现。
不知不觉,已是深夜,贺知章望着窗外那轮明月,执笔写下: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篇四:回乡偶书改写作文六年级
在一座美丽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位大诗人,他的名字叫贺知章。
贺知章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自已的家乡,到外地生活,他勤奋刻苦,在三十七岁的时候,就考取了进士,不久就当上了大官。
就这样一年一年过去了。有一天,贺知章早上起来,忽然走到镜子前看着自己,发现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的口音一点都没有变,但是头发的两边却长出了白色的头发。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心想:自己已经老了,要不然不能有白色的头发,可想而知自己离开家已经好多年了。
从那以后,贺知章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自己的家乡。于是他辞去官职,决定回自己的家乡看一看。他坐上了马车日夜兼程,想马上回到家乡,经过好多天没日没夜的赶路,终于到了家。
他走下马车,站在村口,看见家乡的景色一点都没有变,还像当年那样美,远处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高山,山角下的小草碧绿碧绿的,一排排整齐的房子,就连村头的小溪,还像当年一样微波荡漾。贺知章来到了村里,有一群孩子在做游戏,他走上前去,想和他们打招呼,可小朋友看见有陌生人来了,都停止了游戏,站到了一旁,有一个小朋友看了看,笑着说:“老爷爷,你是从那里来的?我们没有见过你。”贺知章听了小朋友的话,有些伤感了,心想:我真的是走的时间太长了,连自己村的人都不认识我了。于是,他回到了家里,提笔写下这首诗。
篇五:回乡偶书改写作文六年级
在这阳光明媚、生机盎然的夏季里,杨柳的枝条在随风摇荡,美丽的小野花尽情开放。池塘的鱼儿游来游去,优雅的荷花绽开了,池塘旁边的野草越来越茂盛。
清晨,一个小男孩刚刚睁开眼睛,早饭也没有吃多少,连头发也没有梳好,便扛起竹竿一摇一摆地跑到河边,在一块长满野草的地方坐了下来,嘴里还唱着自编的儿歌:“钓鱼,钓鱼,钓了一条大肥鱼……”
不一会儿,鱼钩上的浮子沉了下去,他轻轻往上一拉,一条半尺长的鱼儿就呈现在眼前。那鱼被钓在鱼钩上,又蹦又跳,想挣脱下去。小男孩使劲一甩,就把鱼甩到了岸边,然后把鱼儿从钩上摘下来,放到鱼篓里。
没用多长时间,又钓上一条大鱼,小男孩心里乐开了花。
这时,从远处来了一位50多岁的男人,身穿长衫,肩上背着个包,看模样像是位有学问的人。他满头大汗,精神疲惫,一看就知道走了很远的路。
他走了池塘边,眼前出现一条小岔路,这时他不知所措,他往池塘一望,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了草丛中隐隐约约有个小男孩的身影。他紧皱的眉头立刻舒展开了。
他向男孩小男孩挥了挥手,说:“小男孩,去王庄的路怎么走啊?”
小男孩回头,向他摆了摆手,示意他小点声。那男人轻轻走到小男孩的身边,小男孩明白他是来问路的,便用手向南边一指,那人就明白了,悄悄地走开了。
太阳落山的时候,小男孩已经钓了满满一篓鱼。他哼着小曲儿,收拾好鱼钩、鱼竿,背起鱼篓,高高兴兴地沿着那条山间小路回家去了。
篇六:回乡偶书改写作文六年级
“嗒嗒嗒”,马蹄踏在小路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我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的景色,不禁回忆起往事来。
50年前,二十多岁的我孤身赴京城赶考,高中状元,幸得圣上赏识,宦海浮沉一生,而今八十多岁,我才回到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想来不禁心潮起伏……
“先生,贺家村已经到了,请您随我下车!”一旁的书童提醒道。我费力地点点头,被书童搀着下了马车。
一下车,便看到那写着“贺家村”三个大字的大石头立在村前。环顾四周,周围早就变了样,竟是陌生多于熟悉。原本村门口的老柳树早已不见,一排五颜六色的小花开得正艳,它们是在问候我这远归的游子吧。那口老井,不见了踪影,取代它的是一棵小小的桃树,恍然间我仿佛看见儿时我与伙伴们玩闹的场景……
我颤颤巍巍地走过去,抚摸着石头那粗糙的表面,不免有些伤感:这石头,是当年我高中状元时县令亲自主持立下的,一晃50多年过去,想来,如今的村子里恐怕已没有人认识我了。当年与我一起在村头嬉戏的玩伴,也早已长眠于地下,如今村子里唯一认识我的,也只有这块石头了吧!
正想着,远方传来了儿童的嬉笑声,我猛然抬头,只见一群儿童正笑着朝这边跑来。领头的那个小孩扎着两个朝天辫,手上还拿着一个风筝,小脸跑得红扑扑的,笑得正欢。
小孩看见我便跑了过来,用疑惑的眼神打量着我,问:“老爷爷,你从哪里来呀,我怎么从没见过你?”我一愣,纯正的乡音脱口而出:“我本来就是这贺家村的人呀!离开太久,想回来看看。对了,你爹爹是谁呀?”“贺大力!”“不认识,那你爷爷呢?”“贺多财!”“哦,多财,当年我离开这里的时候,他才刚会爬呢……”我喃喃道。
随后,我让书童给孩子们分发了糖果,那小孩便大方地跟我说起了村里的情况。
半个时辰后,我到了我老宅门口。家门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了一个白发老人——那是我的侄儿。侄儿也看见了我,快步上前,大喊一声:“伯父!”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环视老屋,诸多模糊的记忆一一涌上心头。我有感而发,随口咏出: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篇七:回乡偶书改写作文六年级
又是一年秋风起,叶子纷纷落了,我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我骑着当年进京赶考的那头毛驴,跋山涉水数月总算来到贺家村口,那棵大槐树还在。这么多年没有回过家,屋前的小溪已经干涸,秋风令我瑟瑟发抖,以前最茂盛的大树已经只剩下几根枯零零的树枝。村口几个孩子打闹着,我想多了解一些情况,可是我刚刚走近,身旁的小朋友已经走开去打陀螺了。
我缓缓向家的方向走去,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贺知章,是你吗?好久不见了!”那个穿布衣的老者迟疑地说,我眯着眼打量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是以前与我一同偷过人家桃子吃的张杰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都认不出来了。我赶紧回了一声:“是我呀!现在的村子与以前差别可大了,带我看看吧!”“啊,这里是我们以前爬的那棵树,可是我现在已经不能爬了。”我看了看,这棵树已经枯萎了,树上长满了蘑菇,只剩下几个孤零零的小果子。我们继续往前缓缓地走,“这个是你家?”我摇摇头,实在惊讶,这里好破旧呀!门窗的油漆已经褪色了,寒风从门缝中吹进来。“哦对了,你为什么回来呢?”“因为我要回家啊!”“可是你们家已经搬走了。”“什么?不是那一家吗?”“不,那是前几年才搬来的。”
我低头往回走去,心里一阵悲凉。我走到离家不远的小河旁,看着自由自在地鱼儿,不由得长叹一声:如果能回到以前,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最新评论